0898-08980898
《光刻机的发展历程》
光刻机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,其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与突破,是半导体产业不断前进的关键推动力量。
光刻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。当时,半导体技术快速发展,对微型化和高精度制造的需求日益增加,光刻技术应运而生。最初,光刻技术用于印刷电路板,利用光源照射涂有光敏材料的基板,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所需图案。这为后来光刻机在半导体芯片制造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。
1961 年,美国 GCA 公司制造出第一台接触式光刻机,这是光刻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。接触式光刻技术中,掩膜版与晶圆表面的光刻胶直接接触,一次曝光整个衬底,分辨率可达亚微米级。然而,这种方式存在晶圆与掩膜版之间的摩擦容易形成划痕、产生颗粒沾污等问题,降低了晶圆良率及掩膜版的使用寿命。
为了解决接触式光刻机的问题,接近式光刻技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得到广泛应用。接近式光刻技术中,掩膜版与晶圆表面光刻胶不直接接触,留有被氮气填充的间隙,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晶圆的损伤。但由于掩膜版和晶圆之间存在间距,会导致光产生衍射效应,其空间分辨率极限约为 2μm。
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,投影光刻技术出现。该技术基于远场傅里叶光学成像原理,在掩膜版和光刻胶之间采用了具有缩小倍率的投影成像物镜,有效提高了分辨率。随着集成电路尺寸的不断缩小,又出现了缩小倍率的步进重复光刻技术。光刻时掩膜版固定不动,晶圆步进运动,完成全部曝光工作。后来,为了满足芯片面积增大、一次曝光面积增大的需求,步进扫描光刻机问世。步进扫描采用动态扫描方式,掩膜版相对晶圆同步完成扫描运动,在曝光视场尺寸及曝光均匀性上更具优势。
进入 21 世纪,光刻机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。2003 年,ASML 与台积电合作推出浸没式光刻机。在投影物镜下方和晶圆间充满水,由于水的折射率和玻璃接近,从投影物镜射出的光进入水介质后折射角较小,光可以正常从物镜中折射出来,这使得光刻水平进一步提高。
2013 年,ASML 推出第一台 EUV(极紫外)量产产品。EUV 光刻机是当前技术最前沿的代表,其研发与生产难度极大。EUV 光刻技术采用极紫外光作为光源,能够实现更小的线宽,是 7nm 以下工艺节点的关键设备。这一技术的出现,进一步推动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,使芯片制程不断向更细微的纳米级迈进。
从最初的接触式光刻机到如今的 EUV 光刻机,光刻机的发展历程历经了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。每一次技术的改进和突破,都为半导体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也推动了电子设备的不断升级和进步。未来,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光刻机技术仍将不断演进,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